-創校簡史 ( About ISU)-
義守大學於1986年創建於高雄縣觀音山東麓。1990年8月,大學前身「高雄工學院」設立電機、電子、資工、機械、化工、土木、工管等七個學系開始招生,並逐年增設系所及夜間部。殆至1997年,高雄工學院已蔚為南台灣學術重鎮,乃更名為「義守大學」,朝國際級高等學府的目標邁進。
本校目前擁有理工、電機資訊及管理三個學院,並已籌設醫學院及語文暨傳播學院。自91學年度起,本校共二十五個學系、九個研究所碩士班、七個碩士在職專班及四個研究所博士班,學生人數從創校時的300餘人,增至今日已逾萬人。邁向綜合型大學的方向,期能為國家培育更多的高級知識份子,為社會各界提供全方位的學術服務,創造具有高度實力的知識經濟。
義守大學創辦人為燁隆關係企業董事長林義守先生,以懷念慈母劬養之恩,並有感於幼年求學之苦,決心回饋鄉里,乃創辦本校。現任校長傅勝利博士深信大學是領導思潮融入社會的有機體,自工學院創辦起,即一直以最高標準自我要求,並帶領著師生走向高品質的教學與學術服務。
本校具有博士學位師資佔總師資人數的85%,為南台灣大學之首。師資的延攬以研究專長及實務經驗為主要考量。課程規劃及教學內容,秉持「理論與實用兼顧、授課與實驗並重」之原則,積極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從事兼具實用及學術性之研究,期使學生能學以致用並發揮所長。在教學上,特別重視跨學域知識之傳授,研究方面則積極鼓勵從事整合性的專題研究。
-大學生活
(Campus Life)-
學習資源
本校圖書館館藏圖書十四萬餘冊,專業期刊九百多種,並提供館際合作、視聽資料、微縮影片及光碟資料庫。本校圖書館擁有全國大學中獨創的「學習中心」,結合電算中心資源,並購入最先進視聽設備與軟體,讓本校師生享有最新最好的影音學習資源。校園資訊網路建構完整,並已開辦遠距教學課程,義守學子不必出校門,輕輕鬆鬆跨校學習。各教室均配置Novell區域網路與視窗軟體,使學生能學習最流行之套裝軟體與網路,也可由個人電腦連接至工作站做分時處理。
在授課與實驗並重的原則下,本校擁有尖端的教學設備,除了各系所實驗室、網際網路教室、電腦工作站、工程材料實驗室、電子暨電路儀表實驗室、多媒體教室等並設有模糊系統研究中心、電子構裝研究中心、多媒體壓縮研究中心。
生活設施
本校提供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,滿足學生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生活需求。目前宿舍區共有男生2028床位、女生1372床位;校車每日有12班次往返楠梓客運站及高雄市區;校區設有中、西餐廳六間,素食者用餐也很方便,在飲食方面提供學生充分的選擇。校區內的郵局、書局、便利商店等設施,亦增加師生在校生活的便利性。
本校現有學生社團83個,學生從參與社團活動中學習如何與人交往,充分享受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。戶外設施方面,包括田徑運動場、體育館、國際標準游泳池、健身中心、高爾夫球練習場及各類球場、並設溜冰場及小劇場,提供質優而豐富的休閒活動空間。
獎學金
本校為鼓勵成績優異學生,設置了多項獎學金,以供成績優異、社團服務熱心、科技比賽成績優異或家境清寒學生申請。其中尤以「學海」、「學文」獎學金為全國大學首創。學校每年暑假期間提供公費,獎勵學生赴海外遊學,用意在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和培養國際觀。對於清寒學子,特別設立了「慈恩獎助學金」,並安排全職工讀機會以減輕經濟負擔。
-學術服務-
建教合作
本校具有董事會關係企業及地緣優勢,在教學與實習十分方便,建教合作之推展也遠較他校容易。本校經常接受產官學界的委託,進行多項與產業關係密切的學術研究,提供權威而周到的學術服務。本校新增系所、課程及教學內容之規劃亦特別考量大高雄地區之經濟、人口結構、社會狀況等因素,期能在邁向國際的同時,亦能兼顧社區的教育服務、學術服務與社會回饋。
推廣教育及進修教育
本校推廣教育課程規劃以地區需求、注重實用及講求時效為特色,並配合政府「終身教育」政策,推動回流教育,積極辦理在職進修訓練。未來發展以結合地區產業與高雄地區民眾的需要,推動各項服務工作,提供更多元化的進修管道為目標。
進修教育以高雄、台南、屏東地區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經驗之在職青年為對象,開設授予學位之課程,亦對社會人士開設非授予學位之各種課程。未來將加強專業在職人士之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,並結合相關技術科系成立技術學院或進修學院,推廣產業技術合作及交流計劃,以提昇南部地區產業界的研發及競爭能力。
-未來發展-
展望未來,在現有的基礎上,本校期許能兼顧人本與科技的教育宗旨,滿足學生在專業知識的追求,並配合與國際友校間的研究計畫,推動國際化的研究與教學。未來除了以設立醫學院、語文暨傳播學院為目標,朝具國際水準之綜合大學發展,亦將以服務於南台灣的商務、工業與醫療系統回饋社。
|